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0
回复
1485
查看
[复制链接]
来源: 2010-11-24 01:52:35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康复训练原则,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 持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 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 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康复医学网(www.kfyx.cn)中国权威康复|养老|健身|养生|健康门户 微信公众号:cnkfyx,欢迎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