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对于偏瘫的康复治疗

0
回复
2512
查看
[复制链接]
来源: 2009-12-2 07:38:1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保健项目,具有很好的强身健体作用,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太极拳对于偏瘫康复也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那么究竟如何将太极拳运动应用到偏瘫的康复治疗中呢?
太极拳运动中的立体螺旋运动模式与现代康复医学中Bobath技术、PNF技术等训练中某些运动形式十分相似。在运用现代康复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将太极拳的力学原理和训练方法引入偏瘫康复中。
1太极拳运动符合现代康复原理

1.1太极拳的运动方式 太极拳是由练身、练意、练气三者结合而成,是一种有意注意下的“周身一家”、劲走螺旋”的整体立体化运动。螺旋或对角线运动可以增加对运动神经元的刺激,提高其兴奋性。太极拳强调意念运用的重要性,这与现代康复强调有意注意不谋而合。太极拳十分重视眼法的运用,这有助于偏瘫患者有意注意的形成以及视空间能力的提高。在康复训练时配合太极拳呼吸训练法很重要,呼吸应深、长、匀、缓,并与动作协调配合。太极拳特别注重腰的训练,要求腰为主宰,以身带臂。现代康复也十分强调腰和躯干的训练,强调由近而远的训练原则。总之,太极拳的运动方式是比较合理的康复运动方式。

1.2太极拳的内劲训练 太极拳要求在特定的意识支配下,使身体各个部分的活动达到高度协调,产生整体的“内劲”。可以把内劲理解为合理的运动模式。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种种不合理的用力方法,太极拳称之为“僵劲”。为此,太极拳设计了催僵化柔”的训练方法,将这些不合理的、僵硬的运动模式“柔化”为合理的、放松的运动模式,这种训练对偏瘫的康复同样有意义。

1.3站桩训练 站桩是保持一定的姿势、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静力训练。现代康复也注重偏瘫患者的站位训练,如站位平衡训练、患侧负重练习等。我们常用的太极拳站桩式有:无极桩、起势、收势、半马步、侧推桩、朝阳桩、川字桩、大字桩、丁步、金鸡独立、开合桩、升降桩、一字步等。

2太极拳训练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太极拳与康复的训练重点都是恢复正确的运动形式和控制能力,而不是力量和速度。太极拳特别强调肢体活动的流畅和连贯,动作柔和、缓慢,动作运行路线处处带有弧形,对偏瘫患者的功能改善很有帮助。

2.1训练原则:①太极拳训练的顺序:头和躯干是顶、脊、腰;上肢是肩、肘、腕、手、手指;下肢是髋、膝、踝、足、足趾;训练以腰、脊、躯干为先,侧重手部及上肢的功能训练;②上肢应以伸肌群运动为主,屈肌为辅;下肢应以屈肌群运动为主,伸肌为辅;加强肌力和平衡的训练;肌肉协同和牵拉技术的运用。

2.2训练方法
2.2.1上肢运动功能训练 医生训练患者“意气运动”、“身手放长”,诱导患肢使用朋劲(手背向上向外展的动作,即上肢伸肌群的劲力活动)弧行运动。在患肢稍有力时可灵活掌握阻抗训练;可与现代康复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技术相结合,以对角线模式屈曲和对角线模式伸展进行。
2.2.2平衡训练 主要结合太极拳“无极桩”进行,身体自然端正站立,自然呼吸,两脚横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臂自然下垂身侧,两掌心贴大腿外侧,五指自然伸展,散开、目视前方。患者做患侧下肢负重练习,健侧和患侧下肢重心转换。身体重心由一条腿过度到另一条腿上时,要求速度均匀缓慢,细心体会双下肢的感觉才有效果。要适当掌握时间和运动量;注意膝关节保持微弯,不能有膝过伸。
2.2.3步态训练 多数偏瘫患者用健侧下肢持重,建议他配合太极拳的桩功训练,结合太极拳弓步、行步练习。
2.2.4单势训练 太极拳的许多招势有不同的训练侧重,在应用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招势,进行单势练习。我们常选用的招势包括“云手”、\"白鹤亮翅”、“野马分鬃”等。
2.3太极拳训练在偏瘫各期康复中的应用
.3.1早期(软瘫期) 以训练躯干为主,主要是床上翻身训练,以腰脊旋转为主。上身在先,下体在后,以腰为主导,腰脊用力旋转,肩背及上肢向体前上方尽力伸,下肢随上体运动而动,运动顺序是髋、膝、踝。
2.3.2痉挛期 主要是将太极拳的“挤劲”引入康复训练。患者尽最大可能将双肘伸直,身体前伸至极限,使肢体尽可能地放长。
2.3.3偏瘫恢复期 可根据不同的功能障碍,选择不同的运动方法,如站桩、单势、内劲训练等。特别推荐“云手”这一拳势。
康复医学网(www.kfyx.cn)中国权威康复|养老|健身|养生|健康门户 微信公众号:cnkfyx,欢迎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