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康复疗法对偏瘫的治疗

1
回复
3244
查看
[复制链接]
来源: 2009-11-28 15:44:3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推拿按摩治疗
《证治要诀》所载:五脏皆有风,而犯肝经为多,肝阳易升、易动,迫使血液上升冲于脑,涉及清窍。同时损伤督脉,因为督脉上通于脑,是人体支柱,它总督诸经,督脉受病,诸阳经均废而不用。为治疗本病,重点要对颜面部、背部、四肢及督脉经穴推拿治疗,促使督脉通,达到通经活血、气血通畅之目的。
推拿按摩以舒筋通络、活血祛风、解痉缓急为目的,用衮、按、揉、捏、拿、搓、关节运动等手法配合穴位按摩和关节运动,通常在两周以内就能够有明显进展。
操作各种手法反复交替施用,其重点部位在于下肢髋、膝、踝。上肢肩、肘、腕的捏、拿、衮、揉等法,其次是按、揉诸穴。使用关节运动法时一定要轻缓,活动的幅度由小至大,一般不作向下牵引,以免造成关节脱位。
若偏瘫一侧已痉挛强直,可在上述方法基础上多用捏、拿、衮、揉手法于臀髋部、膝腘部、小腿肚,以缓急解痉为主,手法操作要长要重一些。在使用关节运动法时,根据其关节强直程度,而决定活动幅度,且手法要轻缓,以免增加患者痛苦。
 ⑴ 患者取仰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右手拇指按揉膻中、中脘、关元等穴。每穴按摩1分钟,手法适中。
  ⑵ 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上肢肌肉,然后重点按揉和捏拿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用左手托住患者的腕部,用右手捋患者的手指,每次5分钟。
  ⑶ 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下肢肌肉,重点捏拿和按揉髋、膝、踝关节,然后用手掌将下肢轻抚几遍。每次5分钟。
  ⑷ 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站在其右侧,用两手拇指按揉背部脊柱两侧,由上至下进行,并用手掌在背腰部轻抚几遍。每次5分钟。然后用两手由上而下捏拿患者瘫痪的臀部及下肢后侧的肌肉群,轻抚几次。每次5分钟。
  ⑸ 患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患者的背面,按摩风池、肩井穴,再按揉背部,并轻抚几次,这一套动作进行5分钟。
  另外,病人也可以取侧卧位,患侧向上,按揉肩、肘、髋、膝等关节。按摩时手法须刚柔兼施,切忌动作粗暴。
二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以健脾补气,养血柔肝,通经活络为主要治疗原则。对半身不遂者,在软瘫期多使用有益气活血通络作用的补阳还五汤加减;在硬瘫期多用有养血平肝熄风活络作用的四物汤合天麻勾藤饮加减。对语言障碍者,常用有祛风化痰作用的解语丹加减;肾虚者合用左归饮加减。老年痴呆者,常用益脾肾补脑髓化瘀豁痰开窍的河车大造丸合安脑丸。在药物的加减选用和每味药的用量方面我们都有新突破,这是疗效高于传统用药的关键所在。
中风经急救后神志清醒,但多留有后遗证。常见的有:(1)半身不遂。可先用益气养血,祛瘀通络的“补阳还五汤”,方中黄芪、当归益气养血,川芎、地龙、红花、桃仁、赤芍活血化瘀,疏通脉络。然后再用益气通阳、调和营卫的“黄芪桂枝五物汤”,方中重用黄芪补气,桂枝、生姜通阳,大枣、白芍调和营卫。(2)口眼歪斜。用“牵正散”(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祛除络道中的风痰,缓解面部神经麻痹。(3)语言障碍。需分辨虚实。实证是风痰阻滞于廉泉穴,可用祛风豁痰、宣通窍络的“神仙解语丹”,方中白附子、天麻、羌活祛风通络,南星化痰,菖蒲、远志益智开窍,全蝎镇痉。(4)伴消化道出血。时,应用抗凝剂、溶血剂不当,或用皮质激素,都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大面积脑梗塞、出血性脑梗塞可能伴发各脏腑的功能衰竭,如原有溃疡病史,更容易并发消化道出血。可服用云南白药、三七粉、白芨粉等止血药止血。(5)瘫痫。中风瘫痪,因风痰循络攻心,蒙蔽脑窍,并发惊痫抽搐,中医名之曰瘫痫。可用“风引汤”治疗。方中用赤石脂、白石脂、干姜养心脾的阳气,除痰湿之根;大黄下心脾之热痰;龙骨、牡蛎、寒水石、紫石英、滑石、石膏等重镇敛神,寒凉清热,桂枝通阳。此方医治属于痰火攻心的瘫痫。(6)痴呆。
三.针灸治疗
(1)体针的常用穴位
  头面部:百会、上星、印堂、迎香、太阳、下关、地仓、人中、翳风、风池等穴。
  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少泽、后溪等穴。
  下肢:环跳、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等穴。
  每次取穴不宜过多,可轮流使用。一般选用1~2个主穴,再选若干配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休息5~7天,可再行第2疗程,并可用电针。
  (2)头针:是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一种特殊针刺疗法。主要是根据神经解剖大脑皮层功能的理论,运用针刺疗法,在头皮上划出皮层功能相应的刺激区,在这些刺激区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瘫痪、麻木、失语等症。脑梗塞病人以早期治疗为佳;脑出血病人一般待病情稳定后开始。
  取穴:对侧运动区为主;感觉障碍取对侧感觉区;运动性失语取对侧面运区;感觉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三区;命名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二区。
  方法:根据上述原则选好刺激区位置,用快速进针,达到头皮下或肌层,斜向捻转至要求的区域长度,进行快速持续捻针,每分钟要求捻转200次以上,一般2~3分钟即达到适应刺激量和刺激强度,患者相应的肢体有热、麻、胀、抽、出汗等感觉,休息5分钟,再捻转2~3分钟,再休息5~10分钟起针。每日1次,一般10~15天为1疗程,中间可休息一周左右,再作第2 疗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创建的“醒脑开窍法”:“醒脑开窍法”在治疗脑中风方面改变了历代针灸医家治疗中风所沿用的以阳经穴为主,阴经穴为辅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方法,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从而使这一学术思想成为目前指导临床治疗中风病最为普遍的理论。处方以阴经穴为主。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辅穴:极泉、尺泽、委中、合谷 。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手法操作上基于中风病“神窍匿闭”病机说和“启闭开窍”针刺法的确立,提出行针施术以泻为主,即先刺双侧内关,直刺1.0~1.5寸,采用捻转提插泻法,施术1分钟;继刺水沟,用雀啄手法,至流泪或眼球周围充满泪水为度;三阴交沿胫骨后缘进针,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角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补法,以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循经离原穴1寸处进针0.5~1.0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侧上肢连续抽动3次;委中仰卧 位抬腿取穴,进针1.0~1.5寸采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合谷针向三间处, 采用提插泻法,以患侧食指抽动3次为度。
四.偏瘫康复训练知识

1.怎样为病人选用合适的轮椅?
偏瘫病人选择普通标准轮椅即可,以备不能步行时用。挑选轮椅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座宽:病人坐在轮椅上,臀两侧与轮椅两内侧面之间应各有2.5厘米的间隙。
  (2)座长:病人坐在轮椅上,腘窝部与座位前缘的间隙应为6.5厘米。
  (3)靠背的高度:靠背的高度应根据病人坐高以及上半身功能情况而定。靠背越高病人坐时越稳定,靠背越低上半身及双臂的活动越方便。如果偏瘫病人躯于稳定性、控制力良好,则靠背上缘与病人腋下距离约10厘米为宜。
  (4)坐垫与踏板之间的距离:病人坐好后,双足放在踏板上,腘窝与大腿前端底部约有4厘米不接触坐垫为宜。
2.病人在轮椅上采取什么样的坐姿比较好?
病人臀部尽量靠近轮椅坐垫后方,躯干挺直,头正直,双眼直视前方,在轮椅前方放置一可调桌板,患肢肩部向前,肘关节有一定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轻度背屈。可在前臂下放置一防滑垫。注意在轮椅上坐时,应防止病人下滑、半卧、肩后撤和腕关节掌屈等不良姿势。
3.怎样指导病人驱动轮椅?
在保持良好坐姿的情况下,以健手向前驱动手动圈,以健足着地,利用健足向后蹬的力量使轮椅向前移动,方向靠健足掌握。
4.怎样从轮椅上转移到坐式马桶上?
从轮椅到坐式马桶的方法和轮椅与床之间的转移方法相同。有条件时,可在坐式马桶旁的墙壁上加装扶手,以利于病人转移时扶持。
5.怎样从床上坐到轮椅上?
把轮椅置于病人健侧,轮椅与床成30度~45度夹角,关好刹掣。完全依靠家属,或部分借助于家属,或完全自立地转移,同前述转移方法。从轮椅回到床上与从床到轮椅方法相同。
6.训练瘫痪侧面部
(1)病人吸气鼓腮,使气体保持在面颊部,而后两侧交替鼓腮。必要时家属可在鼓起的面颊部用手指给予一定压力,以增强训练的效果。
  (2)让病人皱鼻子,家属把食指放在病人鼻子两侧帮助运动。熟练之后,应在其他部位保持不动的情况下做快速皱鼻运动。
  (3)家属可以用冰块或用电动牙刷背面刺激病人的口唇和颊部,从侧面向中间运动。振动和冰块摩擦刺激,可以增强感觉并有助于面颊部张力的正常化。
7.吞咽困难的病人应采取何种姿势进食?
偏瘫病人往往由于咽、喉、舌等部位的肌肉麻痹或不协调,导致吞咽困难、呛咳,这就必须采取正确的进食姿势。
  (1)坐位进食方法:病人端坐于桌前,头颈部处于竖直位,躯干伸直,患手放于桌上。
  (2)卧位进食方法:如果病人处于卧床期,进食时家属应位于病人患侧,病人头向患侧侧屈。由于患侧咀嚼能力差,家属应将食物送入其口腔后部,以利于病人吞咽。
8.吞咽困难病人怎样选择食物和餐具?
(1)开始时应选择密度均一、有适当黏性、不易松散和容易变形、不在粘膜上残留的食物。
  (2)进食时一般先以少量试之(约3~5ml),然后酌情增加每次进量。
  (3)开始时用薄而小的勺子做餐具比较合适。
9.怎样促进病人吞咽?
(1)口唇闭合训练:偏瘫病人往往表现为嘴微张或唇紧贴于齿外,且经常流涎,可采取以下方法改善嘴唇的闭合功能。
  ①用冰块快速摩擦,或用电动牙刷背面刺激口唇部。运动方向从外侧向中间移动。
  ②吸指训练也是一简便易行的方法。病人自己将食指放入嘴里,嘴唇闭合行吸吮动作。
  (2)舌肌的运动训练:
  ①开始进行舌肌的运动训练之前,家属可把手放在病人颌下、口腔底部软组织区,以半圆形运动,用手指向上、向前推压软组织以改善舌肌的张力,刺激其向前运动。
  ②如果病人的舌不能活动,家属可用干净的湿纱布裹住其舌头,并用手指把住舌,再做不同方向的运动。
  ③如果病人的舌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家属可指导病人将舌抵向颊后部,家属用手指指点地方,病人试着用舌推颊,以增强舌肌的力量。也可让病人舌伸于口腔外,家属用吸管或压舌板刺激其舌尖部,并使其在口腔内、外运动。
  (3)软腭的活动训练:
  ①家属一手用压舌板压住病人的舌头,另一手用冰冻的棉棒快速擦软腭。刺激的方向为向上向外。冰刺激后嘱病人发“啊”音,使软腭上抬。
  ②病人用吸管向一杯水里吹气泡,尽量保持气流量的均匀,可刺激软腭活动。
  (4)喉部的运动训练:
  ①嘱病人发“哦——啊”或“咿——哦”的音,通过音调变化使喉部主动运动。
  ②病人取坐位,家属的拇指和食指用适当的力量引导病人的喉头部,做向上向前方向的运动。完成后嘱病人做咽下动作。
(5)除了以上介绍的训练方法外,前面章节有关面部肌肉瘫痪的训练指导,也有利于病人的进食运动。另外在进食时,应多鼓励病人用患侧咀嚼。
10.失语症病人如何开展康复训练?
(1)听理解训练:家属说物品名称,病人从图中指出物品。
(2)言语表达训练:家属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要求病人回答。如不能回答,可描述物品的功能;还不能回答时,可提示开头音。
(3)读解训练:卡片和图片相匹配,以改善病人文字阅读的理解能力。
(4)描述性书写训练:出示图片,让病人根据图片上的物品写出名称,以改善书写障碍。
11.构音障碍者如何开展康复训练?
训练前应调整好病人的坐姿,即头正中位,头部肌肉放松,双肩水平位,躯干挺直,双足着地。
  (1)构音器官运动功能训练:
  ①呼吸训练。主要目的是促进胸、腹式呼吸的协调性,诱发隔肌运动。具体方法:病人仰卧位,自然呼吸。家属双手置于病人第11~12肋部,当病人呼气终了时,给予适当挤压,方向为向上推并向内收。注意用力大小,避免不适和造成损伤。
  ②唇、舌、软腭等发育器官的运动功能训练。参见前述相关章节。
  (2)发音训练:可以利用各种音组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并可借助于镜子自我矫正。
12.重度言语交流障碍的病人该怎么办?
此类病人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如果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家属可通过交流画板和病人进行沟通。交流画板大小为 45 X 45厘米,其上方一般为病人日常生活所需图形;下方为亲友照片、钟表、气象预告图和拼音字母等。使用时将画板放在病人面前,病人想说什么就指什么,家属也可以用描画来回答。


   
 13.翻身训练
  此训练的目的是防止患者因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而导致压疮。
(1)正确卧位
  健侧卧位:患侧在上,身前用枕头支撑,患侧上肢自然伸展,患侧下肢屈曲。
  患侧卧位:患侧在下,背后用枕头支撑,患侧上肢伸展,下肢微屈,健侧上肢自然位,下肢呈迈步位。
  仰卧位:患侧臀部和肩胛部用枕头支撑,患侧上肢伸展,下肢屈膝,头稍转向患侧。
  半卧位:患侧后背、肩部、手臂、下肢用枕头支撑,患侧下肢微屈。
  (2)向患侧翻身训练
  患者仰卧,双手交叉,患手拇指在健侧拇指前方。
  双上肢伸展并向头的上方上举,下肢屈膝。
  双上肢伸展,在头上方水平摆动。借助摆动的惯性,带动身体翻向患侧。
  (3)向健侧翻身训练
  患者仰卧,双上肢屈曲抱胸。
  健腿屈曲,用健侧脚钩住患侧腿的下方。
  利用健侧伸膝的力量带动患侧身体翻向健侧。
 14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
  此训练可使患者在坐位时完成进食、穿脱衣物、学习等动作,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为进一步训练打好基础。
 (1)坐起训练
  患者用健侧脚钩住患侧腿的下方。
  用健侧下肢将患侧下肢抬起并移动到床边。
  用健侧上肢支撑身体,将肘伸直与健侧腿一起带动身体坐起。
  (2)坐位平衡训练
  训练人员坐在患者患侧,一手放在患侧腋下,另一只手放在健侧腰部,使患者保持平衡。
  患者患手伸直支撑在床面上,使身体重心偏向患侧。
  训练人员用手扶住患者患侧肩部,协助其保持平稳。
  让患者身体重心偏向健侧,保持片刻,反复练习。
 15站立训练
  此训练的目的是使患者能从坐位站起,并能够站稳,以增加下肢肌力,为步行打好基础。
 (1)从坐位站起训练
  患者坐位,双脚分开,双手十指交叉紧握。
  双臂尽量向前伸直,身体缓慢向前倾,将重心前移。
  训练人员用双手抵住患者的膝盖,协助其保持平稳,保护患者站起。
  (2)健侧下肢负重站立训练
  患者用健腿站立,屈曲患侧胯、膝、踝关节。
  训练人员一手扶住患者健侧胯部,另一手扶住患侧脚,帮助患者保持平衡。
  (3)患侧下肢负重站立训练
  训练人员双手扶住患者的跨部,令患者用患侧腿支撑身体。
  患者用健腿画\"横8\"字,训练患侧下肢的肌力和站立平衡能力。
  16转移训练
  通过此训练可使患者实现床、轮椅、椅子和坐便器之间的转移,以扩大活动范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床-椅子的转移训练
  患者坐在床边,双脚着地,将椅子放在健侧。
  用健手扶住椅子扶手,身体略向前倾。
  用健侧上肢支撑身体站起,重心落在健脚上。
  以健腿为轴,向健侧转动身体,将臀部对准椅面,缓慢坐下。
 (2)轮椅-床的转移训练
  从轮椅移动到床时,先将轮椅斜靠床边,刹住闸,移开脚踏板。
  患者身体重心前移,健手扶住轮椅扶手站起。
  健腿向前迈出一步,以健腿为轴,身体向健侧旋转。
  用健手支撑床面,将臀部对准床面,缓慢坐下。
  (3)轮椅-坐便器的转移训练
  患者将轮椅与坐便器的角度摆好,健侧靠近坐便器。
  刹住轮椅,移开脚踏板。
  弯腰,健手扶在扶手上或坐便器边上。
  双腿靠近坐便器,以健腿支撑身体,坐稳。
 17行走训练
  此训练的目的是纠正患者的异常步态,改善平衡功能,增加步行能力,逐步使患者正常行走。
 (1)患侧下肢迈步训练
  患者用健腿站立。
  训练人员一手扶稳患者的胯部,防止患者患侧臀部向后、向上抬起,另一手帮助患侧脚先向后迈一小步。
  帮助患者将患侧脚再向前摆一小步,练习迈步。
  (2)侧方辅助行走训练
  训练人员站在患者的患侧,一手握住患者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别一手放在患者的胸前。
  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并注意纠正异常姿势。
 (3)后方辅助行走训练
  训练人员站在患者的身后,扶稳患者胯部,帮助患者平衡行走。
康复医学网(www.kfyx.cn)中国权威康复|养老|健身|养生|健康门户 微信公众号:cnkfyx,欢迎关注
2010-11-13 09:56:24 显示全部楼层
已学习。谢。
康复医学网(www.kfyx.cn)中国权威康复|养老|健身|养生|健康门户 微信公众号:cnkfyx,欢迎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