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重点

0
回复
3023
查看
[复制链接]
来源: 2010-10-15 13:10:51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主诉概念,注意事项
主诉是迫使患者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注意事项:主诉要有显著的意向性,确切的主诉常可提供对某系统疾病的诊断线索。尽可能用患者自己的言词,不用医师的诊断用语。
二、现病史概念及包括内容
v现病史是病史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现在所患疾病的最初症状,自开始到就诊时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三、问诊项目
v
一般项目
v
主诉
v
现病史
v
既往史
v
系统回顾
v
个人史
v
婚姻史
v
月经史及生育史
v
家族史
四、正常叩诊音的种类及出现的部位
v
清音: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为不甚一致的非乐性叩诊音。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提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和致密度正常。
v
浊音:音调较高,音响较弱,振动持续时间较短的非乐性叩诊音。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产生。如叩击被肺的边缘所覆盖的心脏或肝脏部分。或在病理状态下肺组织含气量减少(如肺炎)所表现的叩诊音。
v
鼓音:是一种和谐的乐音,如同击鼓声。与清音相比音响更强,振动持续时间也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正常见于左下胸的胃泡区及腹部。病理情况下,见于肺空洞,气胸或气腹等。
v
过清音:属于鼓音范畴的一种变音,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为一种类月音。过清音出现提示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临床常见于肺气肿。
v
实音:又称重浊音,或绝对浊音,音调较浊音更高,音响更弱,振动时间更短的非乐音。生理情况下见于叩击不含气的实质脏器,如心脏、肝脏;病理状态下,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或肺实变。
五、体温测量方法及其正常值
v
口腔温度:将消毒过的口腔温度计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水银端置于舌下,紧闭口唇,不用口腔呼吸,以免冷空气进入口腔,影响口腔内的体温,测量5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37.2
v
肛门温度:患者取侧卧位,将直肠温度计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肛表水银端涂以润滑剂,徐徐插入肛门,深达肛表的一半为止 ,放置5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v
腋下温度:擦干腋窝汗液,将腋窝温度计的水银柱甩到35以下,温度计的水银端放在患者腋窝深处,嘱患者用上臂将温度计夹紧,放置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腋测法较安全,方便,不易发生交叉感染。
六、正常脉率,脉搏短绌
v
安静状态下频率为60100/分钟。儿童较快,婴幼儿可达130/分钟。老年人较慢,女性较男性快。
v
心律失常时,脉率少于心率,这种现象称为脉搏短绌。如心房颤动,频发早搏等。
七、什么是高血压
v
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
八、急性面容,慢性面容,甲亢面容,二尖瓣面容概念
v
急性面容:面色潮红,兴奋不安,有时面部与发际多汗,口唇干燥,呼吸急促,表情痛苦,有时鼻翼煽动,口唇疱疹。常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链球菌肺炎、疟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v
慢性面容:面容憔悴,面色晦暗或苍白无华,双目无神,表情淡漠等。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变、严重肺结核、恶性肿瘤等。
v
甲亢面容:眼裂增大,眼球突出,目光闪烁,呈惊恐貌,兴奋不安,烦躁易怒。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v
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九、什么是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
v
自动体位:患者活动自如,不受限制,见于轻病或疾病早期。
v
被动体位:患者不能随意调整或变换体位,需别人帮助才能改变体位。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患者。
v
强迫体位: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被迫采取的某些特殊体位。
十、什么是紫绀,黄染,瘀点,紫癜,瘀斑,血肿
v
紫绀:是皮肤粘膜呈青紫色。主要因单位容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常见部位为舌、唇、耳廓,面颊和指端。
v
黄染:皮肤粘膜呈不正常的黄色,称为黄染。主要见于因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黄疸。黄疸早期或轻微时见于巩膜及软腭粘膜,较明显时才见于皮肤。
v
瘀点:皮肤或粘膜下出血,出血面的直径小于2mm者。
v
紫癜:皮下出血直径在35mm者。
v
瘀斑:皮下出血直径>5mm者。
v
血肿: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者。
十一、蜘蛛痣的概念,好发部位,临床意义
v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因形似蜘蛛而得名。
v
好发部位:多在上腔静脉分布区,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
v
蜘蛛痣的发生一般认为与雌激素增多有关。肝功能障碍使体内雌激素灭活能力减退,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健康妇女在妊娠期间、月经前或月经期偶尔也可出现蜘蛛痣。
十二、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1、局限性淋巴结肿大
v
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一般炎症所致的淋巴结肿大大多有触痛,表面光滑,无粘连,质不硬。

v
淋巴结结核
常发生在颈部血管周围,多发性,质地较硬,大小不等,可互相粘连或与邻近组织、皮肤粘连,移动性稍差。如组织发生干酪样坏死,晚期破溃后形成瘘管。

v
转移性淋巴结肿大
质硬或有橡皮样感,一般无压痛,表面光滑或有突起,与周围组织粘连而不易推动。

2、全身淋巴结肿大
v
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v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v
淋巴瘤
v
系统性红斑狼疮
十三、眼睑下垂、闭合不全、眼球突出、眼球凹陷的临床意义
v
眼睑下垂
双上眼睑下垂见于重症肌无力,先天性上眼睑下垂;单侧上眼睑下垂常见于能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各种疾病。如脑炎,脑脓肿,蛛网膜下腔出血。

v
眼睑闭合不全
双侧眼睑闭合不全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侧眼睑闭合不全常见于面神经麻痹。

v
眼球突出
双侧眼球突出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单侧眼球突出多见于局部炎症或眶内占位性病变,偶见于颅内病变。

v
眼球凹陷
双侧眼球凹陷见于重度脱水,老年人由于眶内脂肪萎缩而有双侧眼球后退。单侧眼球凹陷见于
Horner综合征和眶间骨折。
十四、瞳孔扩大缩小大小不等的临床意义,什么是瞳孔的对光反射,调节和聚合反射
v
瞳孔扩大
见于外伤、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萎缩、完全失明、濒死状态、颈交感神经刺激和阿托品、可卡因等药物影响。

v
瞳孔缩小
病理情况下常见于虹膜炎、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蕈中毒、吗啡、氯丙嗪、毛果云香碱等药物影响。

v
瞳孔大小不等
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常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疝及中枢神经梅毒等颅内病变;

双侧瞳孔大小不等且变化不定,常见于中枢神经和虹膜支配神经病变。如果瞳孔不等大、意识障碍且伴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是中脑功能损害的表现。
v
瞳孔对光反射
正常人受照射光刺激后,双侧瞳孔立即缩小,移开照射光后双侧瞳孔随即复原。可分为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

v
调节反射与聚合反射
嘱被检者注视
1M以外的目标,然后逐渐将目标移至距被检查者眼球约10cm处,正常反应是双侧瞳孔逐渐缩小(调节反射),双眼球向内聚合。当动眼神经损害时,调节和聚合反射消失。
十五、鼻窦有几组
v
额窦
v
筛窦
v
上颌窦
v
蝶窦
十六、什么是唇缘疱疹,什么是麻疹粘膜斑
v
唇缘疱疹
口唇与皮肤相交处发生成簇半透明小水泡,伴有痒或刺痛,多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v
麻疹粘膜斑
在相当于第一磨牙处的颊粘膜出现直径约
1mm的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是麻疹早期的特征。
十七、扁桃体肿大的临床意义
扁桃体肿大可分为三度:
v
度肿大时扁桃体不超过咽鄂弓
v
度肿大时扁桃体超过咽鄂弓,介于度与度之间
v
度肿大时扁桃体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扁桃体充血红肿,并有不易剥离的假膜,见于白喉。
十八、腮腺管的开口部位
腮腺管的开口部位在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的颊粘膜上。
十九、什么是颈静脉怒张,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及其临床意义
v
颈静脉怒张
正常人安静坐位或立位时,颈外静脉塌陷,平躺时颈外静脉充盈,充盈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
2/3以内。在坐位或半卧位明显见到颈静脉充盈,称为颈静脉怒张。
v
甲状腺肿大分为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度;既可看出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区域者为度;肿大超出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度。
v
甲状腺肿大的临床意义
v
单纯性甲状腺肿
v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v
甲状腺肿瘤
v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v
甲状旁腺腺瘤
二十、气管偏移的临床意义
检查气管是否位移,其实质是检查纵隔是否有位移。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纵隔肿瘤及单侧甲状腺肿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可将气管拉向患侧
二十一、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什么是呼吸过速,呼吸过缓,什么是酸中毒大呼吸,什么是潮式呼吸
v
成人呼吸频率为1620/分钟,呼吸与脉搏之比为1:4
v
成人呼吸频率超过24/分钟为呼吸过速。
v
成人呼吸频率低于12/分钟为呼吸过缓。
v
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病人可以出现节律匀齐,呼吸深而大。病人不感呼吸困难的呼吸,称为库斯莫尔呼吸,又称酸中毒大呼吸。
v
潮式呼吸: 特点是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由深块逐渐变为浅慢,直至呼吸停止片刻,再开始上述周期性呼吸,形成如潮水涨落的节律,故称潮式呼吸。
二十二、什么是触觉语颤,其生理性,病理性增强减弱的临床意义
v
触觉语颤:检查者将两手掌或手掌尺侧缘平贴于病人胸壁两侧对称部位,让病人用低音调拉长说字音或重复发一、二、三字音,这时检查者手掌所感觉到的震动,称为触觉语颤,简称语颤。
v
触觉语颤生理性增强减弱:前胸上部较下部强,因上部距声带更近;后胸下部较上部强,因上部覆盖有肩胛骨且肌层较下部厚;右上胸较左上胸强,因为右上肺较靠近气管,且右主支气管较粗,短而陡直。
v
病理情况下:
语颤增强见于:肺实变;压迫性肺不张;较浅而大的肺空洞
语颤减弱或消失见于:肺泡内含气量增多;支气管阻塞;胸壁距肺组织距离加大;体质衰弱。
二十三、胸部摩擦感的最佳触诊部位
触诊时,检查者用手掌轻贴胸壁,令病人反复
作深呼吸,此时若有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即
为胸膜摩擦感。胸膜的任何部位均可出现胸膜
摩擦感,但以腋中线第57肋间隙最易感觉
到。
二十三、正常肺下界,肺下界上移下移的临床意义
v
正常肺下界,右肺下界在右侧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分别为第6810肋骨。左肺下界除在左锁骨中线上变动较大外,其余与右侧大致相同。
v
肺下界下移:病理情况下,肺下界下移见于肺气肿、腹腔内脏下垂。
v
肺下界上移:见于肺不张,肺萎缩,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粘连,以及腹压增高所致的膈肌上抬如腹水,鼓肠,肝脾肿大,腹腔肿瘤,膈肌麻痹。
二十四、正常肺下界移动度的范围,肺下界移动度缩小的临床意义
v
正常肺下界移动度为68cm.v
当肺组织弹性减退,胸膜粘连或膈肌移动受限,则肺下界移动度减小,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肺不张,胸膜粘连,肺炎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腹压增高。
二十五、肺部正常叩诊音,肺部叩诊出现浊音实音鼓音及其过清音的临床意义
v
肺部正常叩诊音:正常肺部叩诊呈清音,在肺与肝或心交界的重叠区域,叩诊时为浊音。
v
出现浊音或实音:见于①肺组织含气量减少或消失,如肺炎,肺结核,肺梗死,肺不张,肺水肿,肺硬化等。②肺内不含气的病变,如肺肿瘤,肺包囊虫病,未穿破的肺脓肿。③胸膜腔病变,如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粘连等;④胸壁疾病,如胸壁水肿,肿瘤。
v
出现鼓音:因肺部有大的含气腔,见于气胸及直径大于34cm的浅表空洞,如空洞型肺结核,液化破溃了的肺脓肿或肺肿瘤。
v
出现过清音:见于肺内含气量增加且肺泡弹性减退者,如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发作时。
二十六、正常呼吸音的种类听诊特点正常分布部位
v
支气管呼吸音:颇似将舌抬高后张口呼吸时所发出的音。音强调高,吸气时短而弱,呼气时强而长。在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六颈椎至第二胸椎附近均可听到。
v
肺泡呼吸音:声音很像上齿咬下唇呼吸时发出的音,声音柔和而有吹风性质。吸气音较呼气音强,且音调更高,时限更长。除了上述支气管呼吸音的部位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外,其余肺部都可以听到。
v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是支气管呼吸音与肺泡呼吸音的混合音。吸气音和呼气音的强弱,音调,时限大致相等。正常人在胸骨角附近,肩胛间区的第34胸椎水平及右肺尖可以听到。
二十七、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的临床意义
v
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的区域内听到了支气管呼吸音,即为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亦称管呼吸音。
v
肺组织实变 :主要是炎症性肺实变。发言的肺泡内充满渗出物及炎性细胞,气体无法进入肺泡则肺泡呼吸音不能形成。实变肺组织传导声音的能力增强。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结核,肺脓肿,肺肿瘤及肺梗死。实变部位范围越大,越表浅,则支气管呼吸音越强。
v
肺内大空洞:当肺内大空洞与支气管相通,气流进入空洞产生漩涡振动或支气管呼吸音的音响在空腔内产生共鸣而增强,再加上空腔周围实变的肺组织有利于声波传导。常见于肺结核,肺脓肿,肺癌形成空洞时。
v
压迫性肺不张:在胸腔积液,肺部肿块等情况下,肺组织受压发生肺不张时,肺组织致密且支气管通畅,支气管呼吸音可通过畅通的支气管,致密的肺组织传导到体表而听到。见于中等量胸腔积液上方,大量心包积液时的左肩胛下区域及肺肿块的周围。
二十八、什么是听觉语音,支气管语音,出现支气管语音的临床意义
v
听觉语音:当被检者按平时说话的音调数一,二,三时,胸壁上可用听诊器听到柔和而模糊的声音,即听觉语音。
v
支气管语音:听觉语音增强,响亮,且字音清楚,称为支气管语音,见于肺组织实变,此时常伴有触觉语颤增强,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等肺实变的体征。但以支气管语音出现最早。
二十九、什么是心尖搏动,心尖搏动位置改变的生理病理意义
v
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心尖右内侧未被肺遮盖的一部分冲击心前区左前下方胸壁引起的局部外搏动。
v
生理因素:①体位:如卧位时膈肌位置较坐位时稍高,心尖搏动稍上移。②呼吸:深吸气时膈肌下降,心尖搏动下移;深呼气时膈肌上升,心尖搏动上移。③矮胖体型,小儿及妊娠,心尖搏动可向上外方移位。瘦长体型,心尖搏动可向下向内移。
v
病理因素:①心脏疾病:左心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②胸部疾病:凡是能使纵隔及气管移位的胸部疾病,均可使心脏及心尖搏动移动。肺不张,粘连性胸膜炎时,心尖搏动移向患侧;胸腔积液,气胸时,心尖搏动移向健侧。侧卧位时,心尖搏动无移位,提示心包纵隔胸膜粘连的可能。③腹部疾病:大量腹水,肠胀气,腹腔巨大肿瘤,或妊娠等,使腹压增加而导致膈肌位置上升,心尖搏动位置向上外移动。
三十、什么叫震颤,出现震颤标志着什么
v
震颤:是用手触及的一种微细的震动感,其感觉类似在猫的颈部或前胸部所触及的震动感,故又称为猫喘
v
出现震颤则可以肯定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多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时则少见。
三十一、正常心界的组成成分,什么是心底上部浊音区,心腰
v
心脏右界自第一肋间隙向下依次为上腔静脉,升主动脉,自第三肋骨上缘呈钝角稍斜向外下,相当于右心房,下端止于第六肋软骨与胸骨附着处。心脏左界于第二肋间隙处相当于肺动脉段,向下则心界延向左下方,为左心房的心耳部,再下则为左心室。心脏下界除心尖部分为左心室外,均由右心室构成。心脏上界相当于第三肋骨前端下缘的水平。
v
心底部浊音区:位于第一,二肋间隙水平的胸骨部分的浊音区。相当于大血管在胸壁上的投影区,其左界的主动脉结由主动脉弓构成。
v
显著向外隆凸的左心室段与半球形突出的主动脉结之间的肺动脉段及左心耳部相对较凹陷,称为心腰部。
三十二、正常心音有几个,听觉可以分辨的几个
v
正常心音有四个,分别是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第四心音。
v
正常听觉可以分辨的有三个,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偶尔可以听见。
v
第四心音只在病理情况下可以听见
三十三、第一二心音的区别
v
声音特点:第一心音音强,调低,时限长;第二心音音弱,调高,时限较短。
v
最想部位:第一心音在心尖部最响;第二心音在心底部最响。
v
与心尖搏动及颈动脉搏动的关系:第一心音为几乎同时出现;第二心音在心尖搏动之后出现。
v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之间的间隔(收缩期)较短;第二心音到下一心动周期第一心音的间隔(舒张期)较长。
三十四、第一心音增强,减弱的临床意义,什么叫钟摆律,胎心律
v
第一心音增强:可见于①二尖瓣狭窄②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称为大炮音③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心室肥大、心动过速和心肌收缩力增强。
v
第一心音减弱:①左心室舒张期过度充盈,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P-R间期延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②心室内残留血量增多,见于主动脉瓣狭窄等。③心肌收缩力减弱,见于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时。
v
钟摆律:当心肌有严重病变时,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致使第一心音失去其原有特征而与第二心音相似,同时因心搏加速使舒张期明显缩短而收缩期与舒张期的时间几乎相等,此时听诊第一心音,第二心音酷似钟摆的滴答声。
v
胎心律:如钟摆律时心率超过120/分钟时,酷似胎儿心音。
三十五、什么叫心音分裂,第一二心音分裂的临床意义
v
左右两侧心室活动不同步的时距较正常明显加大,组成S1S2的两个主要成分间的时距延长,则听诊时出现一个心音分裂成两个声音的现象,称为心音分裂。
v
第一心音分裂:当左右心室收缩明显不同步时,第一心音的两个成分相距>0.03S,可出现第一心音分裂。常见于心室电或机械活动延迟。在二三尖瓣听诊区都可听见。机械活动延迟见于:①右心衰、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②二尖瓣狭窄或左房粘液瘤时。胜利情况下,偶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v
第二心音分裂:临床上较常见,由主、肺动脉瓣关闭明显不同步>0.035S。在肺动脉瓣区听诊较明显。①生理性分裂:多数人于深吸气末出现第二心音分裂。在青少年更常见。②一般分裂:见于右室排血时间延长,肺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或左心室射血时间缩短,主动脉关闭时间提前时。③固定分裂:第二心音明显分裂且不受呼气、吸气时相的影响,称为第二心音固定性分裂。如房间隔缺损时。④反常分裂:又叫逆分裂,逆分裂是病理体征。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左心功能不全时
三十六、什么是奔马律,开瓣音,及其临床意义
v
是在第二心音后出现的响亮额外音,当心率快时与原有的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故称为奔马律。
v
开瓣音:亦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出现在第二心音之后约0.07S,听诊特点为音调高,历时短促而而响亮、清脆,呈拍击样。见于二尖瓣狭窄时,弹性尚好的二尖瓣迅速开放后又突然受阻引起瓣叶振动所致的拍击样声音。一般在心尖部和胸骨左缘34肋间隙或两者间较易听到。它的出现表示狭窄的二尖瓣尚具有一定弹性,可作为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的参考条件之一。
三十七、杂音的产生原因及其特征(时期,性质,最响部位,传导,强度,和呼吸体位的关系
v
产生的原因:当心脏血管结构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或学年度变化,使层流变为湍流冲击心壁或血管壁等,使之发生振动时即可产生杂音。具体机制:①血流加速。②瓣膜口、大血管通道狭窄。③瓣膜关闭不全。④异常通道。⑤心脏内漂浮物。⑥大血管腔瘤样扩张。
v
杂音特征:
v
最响部位:一般来说,在某瓣膜听诊区最响的杂音由该瓣膜的病变产生。
v
出现时期:可分为①收缩期杂音②舒张期杂音③连续性杂音④双期杂音。
v
杂音性质:一般分为吹风样、隆隆样、叹气样、机器声样及乐音样等。一般来说,器质性杂音常是粗糙的,而功能性的则为柔和。
v
强度和形态:①狭窄程度:狭窄越重杂音越强。②血流速度:血流速度越快,杂音越强。③狭窄口两侧压力差:压力差越大,杂音越强。④胸壁厚薄:胸壁薄者杂音较强。
v
传导方向:杂音常沿着产生该杂音的血流方向传导,亦可借周围组织向外扩散。传导明显的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收缩期杂音在心尖部最响,并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处传导;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在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最响,并向胸骨下端或心尖部传导;主动脉瓣狭窄的收缩期杂音以主动脉瓣区最响,可向上传至右侧锁骨上窝及颈部;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在肺动脉瓣区最响,可传导至胸骨左缘第三肋间。
v
与体位的关系:左侧卧位可使二尖瓣狭窄的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更明显;上半身前倾坐位可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泼水样杂音更易听到;仰卧位使肺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杂音更明显;从卧位或下蹲位迅速气力,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肺动脉瓣的杂音均减轻,而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杂音增强。
v
与呼吸的关系:深吸气时胸腔内压下降,静脉回心血量增多,右心排血量较左心排血量增加,且深吸气时心脏沿长轴有顺钟向转位,使三尖瓣更接近胸壁,导致右心的杂音增强;深呼气时胸腔内压上升使肺循环血液更多的回流入左心,且深呼气时心脏沿长轴有逆钟向转位,使二尖瓣更接近胸壁,导致左心的杂音增强;深呼气后紧闭声门,用力做呼气动作时,胸腔内压增加,回心血量减少,经瓣膜产生的杂音减弱,而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杂音增强。
v
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后心率加快,增加循环血流量及流速,在一定范围内可使瓣膜狭窄所致杂音增强。如运动可使二尖瓣狭窄的舒张中晚期杂音增强。
三十八、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听诊特点临床意义
v
二尖瓣狭窄听诊特点: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有较局限的、递增型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左侧卧位时更清楚;可伴有二尖瓣开放拍击音。肺动脉瓣区P2亢进,并可出现分裂;可有相对性收缩期杂音。当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所致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听到GrahamSteell杂音,右室明显扩大引起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可在三尖瓣区听到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由于慢性肺淤血,肺底可出现湿啰音。
v
二尖瓣关闭不全听诊特点: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较广,向左腋部或左肩胛下角处传导,并可掩盖减弱的第一心音。心尖部常有第三心音。
v
主动脉瓣狭窄听诊特点:主动脉瓣区有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伴震颤,向颈部传导。由于左室射血时间延长,可有S2逆分裂。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A2减弱,甚至消失。左心室显著肥厚致舒张功能减退、顺应性下降时,左房为增加排血而收缩明显加强,可在心尖区闻及第四心音。
v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听诊特点: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区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以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更明显,并可传导到心尖部。有相对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心尖部可听到柔和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如有相对性二尖瓣狭窄,心尖部可听到柔和的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可听到股动脉枪击音及杜氏双重杂音。
三十九、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临床体征
v
二尖瓣狭窄临床体征:
v
视诊: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可有中心性发绀。
v
触诊: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肝脏肿大,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下肢可有凹陷性浮肿。
v
叩诊:轻度狭窄时心界可正常;随狭窄加重,心浊音界呈梨形,即心腰部膨出,心尖稍向左增大,胸骨左缘第三肋间隙心浊音界增宽。
v
听诊: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有较局限的、递增型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左侧卧位时更清楚;可伴有二尖瓣开放拍击音。肺动脉瓣区P2亢进,并可出现分裂;可有相对性收缩期杂音。
v
二尖瓣关闭不全体征:
v
视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搏动增强,发生心衰后搏动减弱。
v
触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呈抬举性。重度关闭不全者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v
叩诊:心浊音区向左下扩大,后期亦可向右扩大。
v
听诊: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较广,向左腋部或左肩胛下角处传导,并可掩盖减弱的第一心音。心尖部常有第三心音。
v
主动脉狭窄体征:
v
视诊:心尖搏动可向左下移位,较局限。
v
触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可触及收缩期震颤,脉细。
v
叩诊:心浊音区正常或向左下扩大。
v
听诊:主动脉瓣区有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伴震颤,向颈部传导。由于左室射血时间延长,可有S2逆分裂。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A2减弱,甚至消失。左心室显著肥厚致舒张功能减退、顺应性下降时,左房为增加排血而收缩明显加强,可在心尖区闻及第四心音。
v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体征:
v
视诊:颜面较苍白,可见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毛细血管搏动征阳性。
v
触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并呈抬举样,有水冲脉及毛细血管搏动征等。
v
叩诊:心界向左下扩大,而心腰部大,心浊音界呈靴型。
v
听诊: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区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以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更明显,并可传导到心尖部。有相对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心尖部可听到柔和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如有相对性二尖瓣狭窄,心尖部可听到柔和的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可听到股动脉枪击音及杜氏双重杂音。
四十、什么是舟状腹,板状腹,揉面感,液波震颤,移动性浊音,压痛反跳痛,阑尾点,胆囊点
v
舟状腹:严重脱水、明显消瘦及恶病质等病人前腹壁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和尤为显露,全腹呈舟状,称为舟状腹。
v
板状腹:急性胃肠穿孔或实质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因炎症刺激腹膜引起腹肌反射性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为板状强直。
v
揉面感:结核性腹膜炎时,因炎症发展缓慢,对腹膜刺激不强,且有腹膜增厚,肠管和肠系带粘连,故全腹紧张,触之犹如肉面的柔韧之感,不易压陷。
v
液波震颤:检查时患者仰卧,医师用手掌面贴于患者腹壁一侧,以另一手并拢屈曲的四指指端迅速叩击腹壁另一侧,如腹腔后大量游离液体时,贴于腹壁的手掌就可感到液波的冲击,称为液波震颤。
v
移动性浊音: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化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v
压痛:触诊时,由浅入深进行按压,如发生疼痛,称为压痛。
v
反跳痛:在检查到压痛后,手指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趋于稳定,然后将手突然抬起,此时如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剧,并有痛苦表情,称为反跳痛,反跳痛的出现,提示炎症已累及腹膜壁层。
v
阑尾点:又称麦氏点,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外1/3与中1/3交界处,阑尾病变时此处有压痛。
v
胆囊点:位于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胆囊病变时此处有明显压痛。
四十一、墨菲氏症,蠕动波,振水音,胃泡鼓音区
v
墨菲氏症:医师将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先以左手拇指指腹用适度压力勾压右肋下部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深吸气时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引起疼痛,患者因疼痛而突然屏气,为墨菲氏症,又称胆囊触痛征。
v
蠕动波:胃肠蠕动过程中呈现出波浪式运动称为蠕动波。
v
振水音:患者仰卧,医师用耳凑近患者上腹部或将听诊器体件放于此处,然后用稍弯曲的手指以冲击触诊法连续迅速冲击患者上腹部,如听到胃内液体与气体相撞击的声音,称为振水音。
v
胃泡鼓音区:胃泡鼓音区位于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呈半圆形,因胃底含气而形成,叩诊呈鼓音。
四十二、腹壁静脉血流方向,腔静脉梗阻时血流方向如何变化
v
正常时脐水平线以上的腹壁静脉血流自下而上经胸壁静脉和腋静脉而进入上腔静脉,脐水平线以下的腹壁静脉血流自上而下经大隐静脉而进入下腔静脉。
v
上腔静脉阻塞时,上腹壁或胸壁曲张的浅静脉,血流转向下方进入下腔静脉;下腔静脉阻塞时,曲张的浅静脉多分布在腹壁两侧,有时在股外侧及臀部,脐以下的腹壁浅静脉血流方向转向上方进入上腔静脉。
四十三、肝脏触诊内容
v
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双腿稍屈曲,使腹壁松驰,腹壁软薄者或肝下缘较表浅易触时,常用右手单手触诊。医师位于患者右侧,将右手掌平放于患者右侧腹壁上,腕关节自然伸直,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以示指前端的桡侧或示指与中指指端对着肋缘,自髂前上棘连线水平、右侧腹直肌外侧开始自下而上,逐渐向右季肋缘移动。嘱患者作慢而深的腹式呼吸运动,触诊的手应与呼吸运动紧密配合。吸气时,右手在继续施压中随腹壁隆起抬高,并向季肋缘方向触探肝缘。吸气时,腹壁松驰下陷,触诊手应及时向腹深部按压。
四十四、脾脏肿大的分度
v
轻度肿大:深吸气时脾脏在肋下不超过3cm;见于慢性肝炎,粟粒性肺结核,伤寒。
v
中度肿大:超过3cm但在脐水平线以上;见于肝硬化,慢性溶血性黄疸,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v
高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疟疾,骨髓纤维化症。
四十五、泌尿系统疾病在腹壁上相应的压痛点有哪些
v
季肋点:在第10肋骨前端;
v
上输尿管点:在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
v
中输尿管点:在两侧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
v
肋脊点:在背部脊柱与第12肋所成的夹角顶点。
v
肋腰点:在第12肋与腰肌外缘的夹角顶点。
四十六、腹部正常可触及的组织或器官
v
腹直肌肌腹与腱划
v
腹主动脉
v
腰椎椎体与骶骨岬
v
横结肠
v
乙状结肠
v
盲肠
四十七、肝浊音界的正常范围,此浊音界扩大,缩小,上升,下移的临床意义
v
肝浊音界的正常范围:正常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下界位于右季肋下缘。右锁骨中线上肝浊音区上下径之间的距离约为9~11cm;右腋中线上肝上界在第七肋间,下界相当于第十肋骨水平,在右肩胛线上,肝上界为第十肋间,下界不易扣出。
v
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炎,肝脓肿,肝淤血,肝癌等
v
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急性肝坏死,晚期肝硬化,胃肠胀气等。
v
肝浊音界上移:见于右肺不张,右肺纤维化,气腹及鼓肠等。
v
肝浊音界下移: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等。
四十八、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临床体征
v
腹水:患者立位时下腹部膨隆,仰卧时则呈蛙状腹;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时有液波震颤,有时可见脐疝。腹水压迫下腔静脉可引起肾淤血及下肢浮肿,部分患者伴有胸水。
v
静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与开放:①经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奇静脉而入上腔静脉。②经奇静脉,腹壁静脉,胸廓内静脉与上腔静脉相连,可形成脐周围及腹壁静脉曲张。③门静脉系统的直肠上静脉与腔静脉系统的直肠下静脉及肛门静脉吻合,明显扩张时形成痔核。
v
脾肿大:由于门静脉高压,脾脏淤血肿大,质地变硬,还可以引起脾功能亢进而导致全血细胞减少。
四十九、什么叫杵状指,匙状指
v
杵状指:又称槌状指,指手指末端指节明显增宽,增厚,指甲从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指端背面的皮肤与指甲所构成的基底角等于或大于180°。常见于:①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慢性肺脓肿,脓胸。②某些心血管疾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③营养障碍性疾病:肝硬化,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
v
匙状指:又称反甲,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似匙状。常因组织缺铁和某些氨基酸代谢障碍所致,多见于缺铁性贫血,偶见于风湿热,甲癣。
五十、浅反射包括哪些
v
有三种:
v
角膜反射
v
腹壁反射
v
提睾反射
五十一、深反射有哪些(包括概念)
v
肱二头肌反射:医师以左手托扶患者屈曲的肘部,将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右手用叩诊锤叩击左手拇指指甲,正常时出现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
v
肱三头肌反射:患者半屈肘关节,上臂稍外展,医师左手托扶患者肘部,右手用叩诊锤直接叩击尺骨鹰嘴突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附着处,正常时肱三头肌收缩,出现前臂伸展。
v
桡骨骨膜反射:医师左手托扶患者腕部,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用叩诊锤轻叩桡骨茎突,正常时肱绕肌收缩,出现屈肘和前臂旋前。
v
膝反射:坐位检查时,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仰卧位检查时医师在其腘窝处托起下肢,使髋,膝关节屈曲,用叩诊锤叩击膑骨下方股四头肌腱,正常出现小腿伸展。
v
踝反射:患者仰卧,下肢外旋外展,髋膝关节稍屈曲,医师左手将患者足部背屈成直角,右手用叩诊锤叩击跟腱,正常为腓肠肌收缩,出现足向趾面屈曲。
五十二、椎体束征有哪些(包括概念)
v
巴宾斯基征:患者仰卧,髋,膝关节伸直,医师以手持患者踝部,用叩诊锤柄部末端的钝尖部在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指趾侧。出现拇趾背屈,其余四趾呈扇形分开,为阳性。
v
奥本海姆征:医师用拇指和示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有上而下划压,阳性同巴宾斯基征。
v
戈登征:医师用手以适当的力量握腓肠肌,阳性表现同巴宾斯基征。
v
查多克征:医师用叩诊锤柄部末端钝尖部在患者外踝下方由后向前轻划至关节处止,阳性表现同巴宾斯基征。
v
贡达征:医师将手置于患者足外侧两趾面,向趾面按压数秒钟后突然松开,阳性表现同巴宾斯基征。
v
霍夫曼征:医师用左手托住患者腕部,用右手示指和中指夹持患者中指,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用拇指快速弹划患者中指指甲,如引起其余四指轻度掌屈反应为阳性。
v
肌阵挛:①膑阵挛: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医师用拇指与示指掐住髌骨上缘,用力向下快速推动数次,保持一定的推力,阳性反应为股四头肌节律性收缩使髌骨上下运动②踝阵挛:患者仰卧,医师用左手托住腘窝,使髋,膝关节稍屈曲,右手紧贴患者脚掌,用力使踝关节背屈并维持之,阳性表现为该足呈有节律性持续的屈伸。
五十三、什么叫脑膜刺激征,包括哪些检查内容(检查内容的概念)
v
脑膜刺激征:是脑膜病变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这些肌肉时出现防御反应的现象。
v
颈强直:患者去枕仰卧,下肢伸直,医师左手托其枕部做被动屈颈
五十四、什么是坐骨神经受刺激征
v
即拉塞格征: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医师一手压在一侧膝关节上,是下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正常可抬高70度。如果不到30度及出现由上而下的放射性的疼痛为阳性。
五十五、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正常值
v
红细胞
男(
4.05.5×1012L400万~500万/㎜3);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212L
v
血红蛋白 男:120~160
:110~150
新生儿:180~190v
白细胞
成人:(
410×109/Lv
儿童:(512×109/Lv
新生儿(1520×109/Lv
血小板:(100300×109/Lv
网织红细胞:成人:0.0050.0150.5%1.5%),绝对值(2484×109/L新生儿:0.030.063%6%
出血时间:6.9±2.1分钟,超过9分钟为异常
凝血时间:4~12分钟
五十六、红细胞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








五十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
v
中性粒细胞增多
一 反应性增多
1 感染 2严重组织损伤
3 急性大出血,溶血
4 中毒
5 恶性肿瘤 6其他 。二
异常增生性增多 为造血干细胞疾病 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

减少
1某些感染 2某些血液病
3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 4自身免疫性疾病 5脾功能亢进。
淋巴细胞增多
1感染性疾病(主要病毒感染) 2某些血液病3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减少
主要见于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

五十八、核左移核右移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v
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称核左移。见于
五十九、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v
成人:0.0050.0150.5%1.5%),绝对值(2484×109/Lv
新生儿:0.030.063%6%
v
1.反应骨髓造血的功能状态
v
2.贫血疗效的观察
v
3.观察病情的变化
六十、血沉检查的临床意义
v
成年男性:015㎜/h;
成年女性:020㎜/hv
一,生理性增快,妇女月经期,妊娠3月以上,60岁以上者。
v
二,病理性增快
1.各种炎症
2.损伤及坏死
3 恶性肿瘤 4.各种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 5.贫血。
六十一、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延长的临床意义,血小板减少的意义
v
( 一)出血时间,测定器法:6.9+-2.1分钟,超过9分钟为异常。
v
1.血细胞显著减少如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血小板功能不良,如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3.毛细血管壁异常,如维生素C缺乏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4.某些凝血因子严重缺乏,如血管性血友病,DIC
v
(二)凝血时间,412分钟
v
凝血时间延长见于血浆因子严重减少,也可见于凝血酶原严重减少,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DIC后期继发纤溶亢进。
v
(三)血小板减少见于1.生成障碍,2.破坏或消耗增多,3.分布异常。
六十二、正常尿量,多尿少尿无尿的范围
v
正常尿量;1000~2000ML/24hv
多尿:2500ML/24Hv
少尿少于400ML/24H(17ML/H)
v
无尿:少于100ML/24H六十三、什么是肉眼血尿,胆红素尿,乳糜尿,血红蛋白尿
v
肉眼血尿:可肉眼看见的,呈淡红色,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的尿.
v
胆红素尿:为尿中含有大量结合胆红素所致,呈深黄色,震荡的泡沫也呈黄色.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型黄疸.
v
乳糜尿:呈乳白色,如含有较多的血液,则称为乳糜血尿.乃因淋巴通道阻塞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逆流进入尿中所致,常见于丝虫病,少数因结核肿瘤引起.
v
血红蛋白尿:当血管内大量红细胞破坏时,出现血红蛋白尿,其颜色呈脓茶色或酱油色,镜鉴无红细胞,但隐血实验可呈强阳性.
六十四、蛋白尿,糖尿的临床意义
v
蛋白尿:正常人经尿排出的蛋白约为20~80mg/24h.当尿中用常规定性方法检查蛋白呈阳性或定量检查超过150 mg/24h 者。
v
1.肾小球性蛋白尿。2.肾小管性蛋白尿。3.混合性蛋白尿。4.溢出性蛋白尿。5.组织性蛋白尿。6.偶然性蛋白尿。
v
糖尿;1.
血糖增高性糖尿。2.血糖正常性糖尿。3.暂时性糖尿。4.其他糖尿。5.假性糖尿
六十五、离心每高倍视野红细胞,白细胞的正常范围,什么是镜下血尿镜下脓尿
1.正常离心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没有或偶见个别。
若每个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三个,尿外观无血色者,称镜下血尿。
2.正常尿液中,离心高倍视野白细胞可达05个。
若离心高倍视野白细胞或脓细胞超过5个,称镜下脓尿。
六十六、什么叫管型,肾病急性期尿中可见哪些管型同时出现
v
管型是蛋白质或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结而成的圆柱状蛋白聚合体。
v
1.可见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包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v
2.细颗粒管型(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
v
3.肾衰竭管型(急性肾衰竭多尿早期出现)
六十七、服用磺胺药物时尿中出现何种物质必须紧急停药,否则有何危险
v
若在服用磺胺药物时,尿中出现大量磺胺结晶且伴有红细胞或管型时,有发生泌尿道结石或尿闭及急性肾衰竭的可能,应及时停药采取有效措施。
六十八、粪便隐血检查的目的临床意义出现假阳性的原因
v
目地:
胃肠道少量出血时,粪便外观不显血色,镜检不能证实,必须用化学方法加以检测,即隐血实验。
v
对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消化道肿瘤的普查、初筛和监测均有重要意义。
v
服用铁剂,食用动物血或肝类、瘦肉以及大量绿叶蔬菜时可出现假阳性。口腔出血或消化道出血被咽下是可呈阳性。
六十九、渗出液漏出液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䦋
  
  
漏出液
  
  

䦋渗出液
  
  
原因
  
  
非炎症所致
  
  
炎症肿瘤或物理化学刺激
  
  
外观
  
  
淡黄、浆液性
  
  
不定可为黄色,脓性血性乳糜性
  
  
透明度
  
  
透明或微浑
  
  
多浑浊
  
  
比重
  
  
1.018
  
  
1.081
  
  
凝固
  
  
不自凝
  
  
能自凝
  
  
粘蛋白定性
  
  
阴性
  
  
阳性
  
  
蛋白质定量
  
  
25 g/L以下
  
  
30g/L以上
  
  
葡萄糖定量
  
  
与血糖相近
  
  
常低于血糖水平
  
  
细胞计数
  
  
常《100×106/L
  
  
常》500×106/L
  
  
细胞分类
  
  
以淋巴、间皮细胞为主
  
  
不同病因,分别以中粒和淋巴为主
  
  
细菌检查
  
  
阴性
  
  
可找到致病菌
  
  
细胞学检查
  
  
阴性
  
  
可找到肿瘤细胞
  
七十、正常脑脊液的一般性状
v
正常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循环流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包绕于脑和脊髓四周。不自凝。
七十一、三种脑膜炎(病毒化脓结核)的化学检查鉴别
  

䦋
  
  
压力
  
  
外观
  
  
细胞数及分类
  
  
蛋白质定性
  
  
蛋白质定量
  
  
葡萄糖
  
  
氯化物
  
  
细菌
  
  
化脓性
  
  
显著增高
  
  
浑浊,脓性可有凝块
  
  
显著增加数千中性粒细胞为主
  
  
++以上
  
  
显著增加
  
  
明显减少或消失
  
  
稍低
  
  
可发现致病菌
  
  
结核性
  
  
增高
  
  
微浊毛玻璃样,静止后有薄膜形成
  
  
增加数十或数百,早期以中粒为主,其后以淋巴为主
  
  
阳性++
  
  
增加
  
  
减少
  
  
明显减少
  
  
抗酸染色可找到结核杆菌
  
  
病毒性
  
  
稍增高
  
  
清晰或微浊
  
  
增加,数十或数百早期中粒增多后期以淋巴为主
  
  
阳性+
  
  
轻度增加
  
  
正常
  
  
正常
  
  

  
七十二、淀粉酶,血清肌酸激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v
淀粉酶:血清8001800U/L;尿液100012000U/Lv
1.急性胰腺炎。2.慢性胰腺炎。3.其他。
v
CK:心脏疾患,1急性心肌梗死2.病毒性心肌炎。其他,1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2.各种原因的骨骼肌损伤。
七十三、ASO测定,AFP测定的临床意义
v
ASO(抗链球菌溶血素O
v
1.ASO升高见于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及感染后免疫反应所致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扁桃腺炎,风湿热,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v
2.ASO升高提示曾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不一定是近期感染的指标。
v
3.确定以感染但不见升高可由于,1.其不产生或很少应检查与之有关的其他抗体。2.感染早期即应用大量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
v
4.高胆固醇血症、巨球蛋白血症及多发性骨髓瘤病人,ASO也升高。
v
AFP(血清甲胎蛋白)
v
1.原发性肝癌
v
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v
3妊娠
v
4其他(先天性胆管闭锁、生殖腺胚胎性肿瘤,AFP也可升高)
七十四、血清总蛋白测定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的正常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v
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6080g/Lv
白蛋白(溴甲酚绿法):40~55g/Lv
球蛋白:2030 g/Lv
A/G1.512.51
意义
肝脏疾病:1.急性或局灶性肝损伤。2.慢性肝病。
肝外因素:1.低蛋白血症。2.高蛋白血症。
七十五、血清总胆红素及其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v
1.反应黄疸的程度:(单位:ümol/L)总胆红素17.134.2,为隐形黄疸;34.2~171为轻度;171~342为中度; ﹥342为高度.
v
2.鉴别黄疸的类型: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20%,为溶血性黄疸;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35%,为阻塞型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七十六、转氨酶,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v
转氨酶升高()肝脏疾病.1.急性病毒性肝炎.2.慢性病毒性肝炎.3.肝硬化4.肝内外胆汁淤积.().心肌梗死.()其他如骨骼肌疾病,肺梗死,肾梗死,胰腺炎,休克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v
碱性磷酸酶:1.生理性增加2.胆道阻塞3.黄疸的鉴别诊断4.肝脏疾病.5.肝胆系统以外的疾病如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细胞瘤及骨折愈合期等.
七十七、乙型肝炎标志物免疫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v
HBsAg及抗-HBs测定: HBsAg具有抗原性,不具有传染性, HBsAg是感染HBV的标志。 抗-HBs阳性提示对HBV已有了免疫力。
v
HBcAg-HBc测定: HBcAg阳性提示病人血清中有感染的HBV存在, HBcAg含量越高,表示HBV复制越活跃,传染性强,预后较差。抗-HBc不是中和抗体,而是反应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指标。
v
HBeAg 及抗-HBeHBeAg阳性表示1.youHBV复制,传染性强;2.乙肝加重之前HBeAg升高,固为预测肝炎病情的指标。抗-HBe多见于转阴的病人,意味着HBV大部分被清除或抑制、HBV生成减少是传染性降低的表现。
七十八、血清尿素氮测定,内生肌肝清除率测定的意义
v
血清尿素氮测定:1.肾前因素,肾血流量不足,体内蛋白质分解过剩。
v
2.肾脏疾病。
v
3.身后性因素: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v
内升级肝清除率的测定:1.是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能较早的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2.可判断肾小球损害的程度,①肾功能不完全代偿期,5080㏕/min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2050 ㏕/min3.肾衰竭期(尿毒症早期),1020 ㏕/min4.尿毒症晚期(肾衰终末期),﹤10 ㏕/min.七十九、等张尿
v
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小管的凝缩稀释功能,而与尿内所含溶质(盐类、有机物)的浓度呈正比,与尿量成反比,当尿比重固定,常在1.010左右时,称为等张尿。
八十、二氧化碳结合力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
v
降低:
v
1,代谢性酸中毒,酸性代谢产物排出减少,酸性产物生成过多,碱离子损失过多。
v
2.呼吸性碱中毒,见于脑炎,支气管哮喘,癔病。
v
升高:
v
1呼吸性酸中毒,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型肺气肿,广泛肺纤维化。
v
2代谢性碱中毒,见于急性胃炎,幽门梗阻,妊娠所致的呕吐,胃酸大量丢失;应用排钾利尿剂、激素等;碳酸氢盐等碱性药物摄入过多。
八十一、心电图胸导联的放置位置及其所反映的部位
v
V1导联:胸骨右缘第四肋间,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
v
V2导联:胸骨左缘第四肋间,作用同V1
v
V3导联: V2V4连线的中点,反映室间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电位变化。
v
V4导联: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作用同V3
v
V5导联:左腋前线V4水平处,反应左心室的电位变化。
v
V6导联:左腋中线V4水平处,作用同V5

康复医学网(www.kfyx.cn)中国权威康复|养老|健身|养生|健康门户 微信公众号:cnkfyx,欢迎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